侯婧:未来,道不远人,追随内心
日期:2020年07月09日 00:39 点击:
“我只是一个平凡的女孩,没有过人的天资,有的只是一份自律与毅力。”山东科技大学2019年度“十大优秀学生”获得者、机电学院2016级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侯婧这样说。
然而,这样一个平凡的女孩,却接连斩获第十六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山东省“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银奖、“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铜奖等国家级奖项6项、省级奖项20项,以第一申请人授权实用新型专利3项,发表论文四篇,大学入校以来学习成绩和综合成绩稳居班级第一,获得了11所“双一流”大学的免试推荐录取资格,现推免至浙江大学直接攻读博士研究生。
1
对所有知识都保持好奇
侯婧笑称自己是个“热爱文艺的工科女孩”,她喜欢辩论,享受思辨的魅力,她擅长素描、速写,也热爱音乐、运动。她享受与自己独处,在想法遇到瓶颈时,她会选择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去写生,用两三个小时的时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放空一下,之后又会重燃斗志。迷茫时,她弹吉他,在音乐中找到最初的自己;压力大时,她喜欢运动,羽毛球和跑步是必不可少的,酣畅淋漓的放松,是最舒服最解压的时光。
除了丰富的爱好,侯婧也积极投身于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她加入了机电学院省级优秀团队“梦耀中华服务宣讲团”,自2018年起,每年暑假都会与队员一起前往沂蒙老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向当地民众宣传普及政府的相关政策。此外,她还在课余时间去当地医院当志愿者、养老院进行周末献爱心活动;在“善行一百”活动中担任志愿者,荣获“优秀志愿者”称号。
大二时,侯婧将视线投到了数学建模竞赛上,她认为这项活动非常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备赛期间,她选择的题目是一个对她而言十分陌生的领域,能参考的资料少之又少,比赛时间只有三天,她却被一个代码难住,一两天都无法继续。作为竞赛团队的队长,如何继续、需不需要换题都要她来拿主意,代码解不出来更是让她心里焦急,她一边告诉自己不能放弃,一边稳定队员的情绪,鼓励大家继续坚持,最终在作品提交前八小时成功解决代码问题。最终,侯婧带领的团队取得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省二等奖的好成绩。
“我是一个精力比较旺盛的人,对所有知识都保持好奇,”侯婧说,“回首大学里每一个不眠的夜晚和奔波的清晨,我都无比庆幸自己一直坚持着好奇与探索,身边很多同学遇到与自己研究方向无关的知识都拒绝学习,但我认为,正因为拥有了‘好奇’这把探索神秘宝藏的钥匙,才开启了我的这段独一无二的大学旅程。”
2
经常产生新想法
在老师们看来,侯婧是一个思维非常活跃的人,经常会有新的想法与创新点,不仅乐于构想,更勤于探索。大二时,她开始在科技创新方向发展。科技创新之路并不平坦,剪视频、调机器、写文案、画图都要一一做过,所有的软件几乎都要短时间内自学到位。有时,熬夜写的文案第二天便被老师推翻,又要重写;有时,为了完善参赛作品的性能,需要把之前的结构进行大范围修改,时间紧,任务重,更要顶着否定自己心血的难过完成,当初与她一块儿走科创道路的同学有一些因为坚持不下去而退出,但侯婧却想,正因有新想法才需要修改,有新想法就会有新创意,面对困难要有试错心理,做的东西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不要怕暴露问题,勇于总结学习,才能不断进步。
有一次,侯婧在调研中发现市场现存的低速飞行器存在着一些速度慢、运行不平稳、无法自由转向等问题,她开始想,能不能设计一种可以改善这些问题的飞行器,使飞行器速度更快,可多方位转向。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她作为负责人成立项目组,最终,课题“组合式矢量喷射转翼飞行器”获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现已进入实物设计阶段。
科技创新优秀学子曹昂对侯婧赞许有加:“她对自己的要求极高,很能吃苦,一旦有了创意想法便会尽快落实,有时为了完成一个任务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
在这样高强度的锻炼下成长是飞速的,很快,侯婧便作为负责人承担项目,此时她遇到的难关又多了几重。熬夜修改材料、安抚带领队员们攻坚克难几乎是家常便饭,可侯婧顶住了压力,愈挫愈勇,在与队员们磨合、尝试新想法的过程中,竞赛作品也日臻完善,最终获得“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山东省“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银奖、“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铜奖等多项国家级、省级奖项。
3
我有一个航天梦
在谈到为何选择机械这条道路时,侯婧表示,她从小便向往科学研究,成为一名科研人员是她的梦想,自初中阶段起,她就对器械非常感兴趣,高考填报志愿时,她第一志愿便选择了机械相关专业。然而,专业的学习并不轻松,侯婧说:“学习是个漫长而考验意志的过程,我没有过人的天资,有的只是一份自律与毅力。”她每周都会给制定一份计划表,具体到每一小时要做什么,每天都会在计划表上写上当日的收获及不足之处,一张张A4纸记录着她四年的学习轨迹。
随着专业课的深入,难度不断增加,后期又参加各类竞赛、科创项目,学习的时间逐渐减少,侯婧有过烦躁,但她随即将这些当做考验,她坚信“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愿意挤总是有的。”积极调整学习状态,改变学习方法,提高自己的听课效率,利用饭后休息时间及时复习、整理笔记,三年来,对于每门课她都做到了精益求精,常年保持班级第一,并于大三考取了雅思证书。
三年半的奋斗经历给予了侯婧不断成长的资源,从大学开始风风火火、意气风发的小萌新,到今天处事稳重、成熟洒脱的优秀学子,过去遇到的困难和挫折让侯婧更加明白如何做人处事,名列前茅的成绩、科创方面的想象力与执行力也让她得到了多位航天领域教授的认可,收获了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等11所“双一流”高校的免试录取通知。
最终,侯婧选择了浙江大学,攻读航天方向。“我有一个航天梦,”侯婧说,她成长的几个关键节点都恰逢我国载人航天大事记的发生,随着神舟五号、六号、七号的相继发射,她的梦想越发具体,“很巧的是,我参与的第一个项目与飞行器有关,更坚定了我踏足航天领域的目标,能在博士阶段重拾年少时的梦想,我感到干劲十足。”
因为对梦想的执着与追求,侯婧不畏困难,挑战自我,一路向前。未来,道不远人,追随内心,她将以更加谦虚谨慎的姿态、高昂饱满的斗志、坚韧不拔的毅力,去书写自己更为灿烂的青春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