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banner
当前位置: 首页 >> 素笺小舍 >> 正文

一生血泪书兄弟 ——余华《兄弟》书评

日期:2022年05月10日 22:17 点击:

“兄弟”,朴实又深厚的词,传达着无言的信任,正如小说中宋钢对他兄弟的承诺:“最后一口饭留给你吃,最后一件衣服留给你穿”,感人肺腑。

小说的整体风格延续了余华一贯的文风——冷血又理性。他用冰冷的笔写就一双兄弟在中国社会从建国到文革再到改革开放的三四十年中含着血泪成长的故事。小说的时代背景显著,人物个性鲜明,情节夸张荒谬,结局也是一如既往地“欧·亨利”。

小说剧情冲突不断,跌宕起伏。首先,在人物上,李光头和宋钢就像是那个时代中结局截然相反的两种人的代表。一个是抓住时代潮流左右逢源的成功企业家,一个是下海后被席卷得一无所有的外出漂泊者,可偏偏两个人又是兄弟,性格志向、伦理身份、经济基础、社会地位,都隔着鸿沟。

其次,在情感上,兄弟两人与刘镇美人林红的纠葛也是一个矛盾的爆发处。从少年至而立,三个人的关系曲曲折折,拧成死结,最后成为宋钢自我否定自我毁灭的导火线。一直读到最后,才发现作者从开始就埋好了这条暗线。

最后,是自我成长前后的矛盾以及个体与时代的矛盾。在历史的洪流里,兄弟俩成长着,改变着。李光头从不羁少年长成脑子活泛的富豪。诚实正直得有些木讷的宋钢长成了文雅的儒生。

不同的性格做出不同的人生选择,最终与时代碰撞出化学反应。

小说在一种灰色的基调中进行,充分利用精彩的情节和接连不断的戏剧冲突给读者以精神刺激,弱化了人物性格的填充。

一直觉得余华像一个理性的外科医生,拿着手术刀从微观视角切入,剖开复杂的社会,真实可感地展现一段血泪历史,腐烂的血滴落在书册,凝成一个大大的“人”。

不完美甚至有些低俗的主人公也展现了“人”的真实状态和劣根性。比如,宋钢儒雅的气质下是小心翼翼的怯懦,温柔的语气背后是没有主见的附和,自以为勃发了雄心壮志后“聪明地”离家出差,也不过是脑子一热地武断。自始至终,宋钢都在被推着走:不是被时代推着走,就是被感情推着走,至死都不知道自己的价值如何实现。他也曾尝试过写小说追求自己的理想,可是受挫以后就一蹶不振。

而李光头,儿时的悲惨经历与长大后的无限风光形成反衬,他是掌控自己命运的人,也是那个时代的佼佼者。可他也难免麻木,得了金钱虚荣至上的通病,丧失了爱的能力,直到兄弟的噩耗传来他才清醒。

掩卷深思,不免长叹。

我望着这厚厚的书,想着我不知道的未来和远方出神,仿佛看到了还有许多人活在生活的囹圄里,用很多本无所谓的东西画地为牢,令人惆怅惋叹。

总而言之,《兄弟》一书仿佛弥漫着血腥气,读来荡气回肠之余,也如同一把利剑,划开生活寂如死水的表面,扎得历史生疼,也刺痛到了我的眼睛,仿佛在被一个人逼问:你过的真的是你想过的生活吗?你未来过的会是你想过的生活吗?无论如何,它逼着你去思考关于你自己的生命的意义。

我想,不管是精神狂热、本能压抑、命运惨烈的时代,还是伦理颠覆、浮躁纵欲、众生万象的时代,我们都需要冷静下来,找到属于自己的“窄门”

——因为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所以找着的人也少。

或许用余华在后记里写的话来作总结再好不过——“从一条宽广大路出发的人往往走投无路,从一条羊肠小道出发的人却能够走到遥远的天边。”

(文/外国语学院 李涵霖)